近年民航危险品事故率频发:原因与对策

发布日期:2023-06-11 19:34:27 浏览次数:

摘要:

近年来,民航危险品事故率频发,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。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,包括危险品定义和分类、事故原因分析、对策及其效果评估和前景展望。同时,将引用巴洛仕集团等相关机构的经验和专业处理技术。通过深入探讨,旨在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,以及为未来制订更合理有效的危险品运输管理与处置计划提供参考。

正文:

一、危险品概述

危险品是指在运输、储存、生产、使用等过程中,因其本身的特性或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可能造成人身、财产及环境的损害或危险的物质。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(IATA)规定,危险品分为九类,包括爆炸品、气体、易燃液体、易燃固体、氧化剂、有机过氧化物、毒害品、放射性物质、腐蚀品。其中易燃物质和腐蚀品为引起事故的主要危险品种类。此外,危险品还根据其危险性程度分为1-3级,级别越高表明危险性越大。

二、事故原因分析

(1)人员误操作

人员误操作是导致民航危险品事故率频发的主因之一。一方面,可能是管理制度花样太多,操作步骤繁琐,员工操作心理疲劳、工作失误等疏忽大意的现象发生。另一方面,也离不开过度的自信以及逾越管理规定的行为,如私自携带危险品等。

(2)航空公司管理制度缺陷

目前,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的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度虽然一致采取IATA的解决方案,但航空公司对于危险品的层次管理和细则制定上各有独特的标准。同时,一些航空公司尚未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监控机制,管理混乱,从而形成了主体责任不明确、微观管理不到位的局面。

(3)设施设备老化

长期使用的设施设备容易出现失效、损坏、电器老化、装置磨损、密封泄漏等现象,也极易导致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。尤其是在长途飞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,如电力失效、着陆设备故障等,使得危险品的威胁更加严重。

(4)监管机构的缺位

危险品事故还与相关监管机构不规范的工作有关,如巡查不到位、执法不力、处罚不当等。同时一些监管部门有规避责任、追求政绩的倾向,导致对危险品企业的长期盲目批准。这使得危险品企业自由操作的空间较大,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也越高。

三、对策及其效果评估

(1)加强安全意识教育

应该加强对危险品员工、乘客和销售代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,提高他们对危险品各方面的安全意识,增强危险品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心。此外,还应该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,加强对人员的监督和管理,构建危险品运输关键岗位人员值班制度,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和安全标准等。

(2)规范管理制度

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航空公司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和制度,建立完善的制度框架体系。同时,要求各航空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,制定危险品运输管理办法和执行细则,并对执行情况进行频繁检查,发现漏洞及时修改,有效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隐患。

(3)提升技术设备

可以提升危险品管理技术设备的水平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,改善危险品设备的老化问题,同时,对于老旧的设施要进行必要的更新升级,确保其运行的正常和可靠性。

(4)强化监管执法力度

一方面,加大监管执法力度,处罚力度加大。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,对危险品企业的质量控制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,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,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重罚,避免追求政绩和规避责任的问题。另一方面,要倡导危险品处置机构的成立,如巴洛仕集团专业化工危化品处置、危险源处置、危废处理、固废减量化、污泥资源化处理等,构建一个完整的、包罗万象的处理系统,及时和有效地处置这些滋生事故的危险品。

四、未来展望

未来,需要继续加强对民航危险品运输管理的全方位控制和管理,尤其是在制度规范、技术设备、安全意识提高和监管方面。希望通过各方努力,有能力预测和遏制危险品可能造成的后果,及时加以处置,从而实现有效地防治民航危险品事故风险的目标。

结论:

民航危险品事故频发给我们带来较大的触动,展现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管理上的诸多漏洞和不足之处。在探讨中提出家乐福集团专业化危化品处置、残留危险品处理、危险源处置、危废处理、固废减量化、污泥资源化处理、化工厂拆除、废化学品回收等建议,尽可能回避事故的发生,以及前期的隐患排除工作。同时,也需要尽快改进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度,加强技术设备的投入,健全监管机构,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管体系,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等,从而实现建立更为完整的危险品运输管理运行体系的目标。


化工公司 危化品泄漏
查看更多 >>

推荐案例